logo

拉萨野外站简介

    西藏拉萨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拉萨观测站”)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地震局,于2007年4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拉萨野外站致力于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地壳形变、地震和高原隆升动力学机制、地震活动性及与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相关的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估研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锡伟研究员为首任野外站站长,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邓起东院士担任。
      拉萨观测站由拉萨台、那曲小孔径台阵、曲松小孔径台阵、林芝台和藏东南地震监测中心等6个部分组成,是我国唯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最近、地壳变形最强烈地段的综合性地学研究基地。拉萨观测站设在拉萨台站内(东经91.0oE,北纬29.1o,海拔3665米)。拉萨台作为新中国地震观测老八台之一,由地磁台和地震台合并组成,占地约100余亩。拉萨地磁台由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56年建设,地处拉萨市西郊,并于1957年7月1日正式开始投入使用,包括有多种电磁、重力、形变、流体等观测手段,6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为我国电磁学、空间物理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拉萨地震台位于拉萨市北郊,是我国最早建成的现代数字地震台之一,是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最早的十个台站之一,其观测数据与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换:除参加国际地震中心(ISC)的资料交换外,长期与全球台网共享地震观测数据,与后来逐渐建立的那曲小孔径台阵、曲松小孔径台阵和林芝台、山南台等,组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高原台网,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重要的地震监测网络、地壳形变监测和前兆监测网络,承担着青藏高原南缘附近微震和爆破等地震监测任务,为地球物理观测研究和国家安全提供高水平的观测数据。
      长期以来,拉萨台和向整个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扩展的台站,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已经为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研究和相关的灾害学、环境学、气候学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观测数据。随着众多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科研项目的逐渐开展,流动地震台阵、流动形变观测台网观测工作逐渐增加,拉萨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将进一步在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研究和相关地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活动构造与火山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是拉萨观测站开展青藏高原隆升机理研究的重要支撑。同时拉萨观测站也是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活动构造与火山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的野外观测试验基地。观测站现有研究与监测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高级人员3人,监测人员9人。拉萨观测站研究人员近5年来承担与青藏高原地区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地震行业专项等项目近30项,发表与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地壳形变、地震和高原隆升动力学有关的SCI论文70多篇。
    组织架构
     站  长:陈九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副站长:土登次仁(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张会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
     主 任:丁  林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田小波 宁杰远  李丽  刘静 张会平 单新建 
    贺日正 赵俊猛                
     秘 书:尹昕忠
    管理委员会
     主 任:单新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主任:哈 辉(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党组书记)、鲍挺(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成 员:蒋汉朝  陈国强  陈九辉 尼玛 尹昕忠

    图1 西藏地震台站分布图


    图2 办公和生活用房